|
编者按: 什么是工业设计?设计价值为谁创造?设计语言与企业的商业语言如何才能获得对接?设计的商业价值如何得以体现?很多人甚至很多设计师常常困惑于此,彷徨其中。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杭州瑞德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琦,本着“让更多人享受创新价值”这一理念,以十多年工业设计的践行历程和思考,告诉我们如何把设计梦想变为可能——
守梦者 —— 杭州瑞德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会长 李 琦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客户,以前在技术方面的追求多一点,今天无论伙伴还是客户,我更多是在追求创新价值观的趋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迎来第二个十岁的生日。”】 “实现设计商业影响力同时充分展现设计商业价值转换”瑞德人十余年一直坚守的设计梦。 十多年来,瑞德为自己的梦也为中国原创设计开辟了新的思路,这一切源于对原创设计梦的坚守和探索。看似无所不能的工业设计如何定义?设计终极服务者是谁?设计语言与企业的商业语言如何才能获得对接?设计价值为谁创造?设计的商业价值如何得以体现?伴随十多年工业设计的践行历程的思考,我们才真切的体会到工业设计“商业价值聚集效应”的根本所在。 在瑞德从业六个年后的设计师忽然认识到,“工业设计师其实是一份很平凡的工作,没有我们曾经想象中的伟大和遥不可及”,另一位设计师则把设计定义为准确、有效、简捷的传递,在这里设计变得如同日常沟通一样朴实,独有的是对设计的执著和激情,而瑞德资深设计师则比作演员,每天都在演绎不同时刻,不同空间,不同心境,多面的自己。 今天的中国传统创意设计公司不可避免地被沦为替他人做嫁衣的尴尬境地,思其根源是设计公司与企业之间无法构建共生关系,只能临时雇佣,相互信任成为危机。 实体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强势让瑞德人早早嗅到了原创设计从属地位的危机和压力。如何才能获得主动,瑞德人依然踏入了实体,起初对于工业设计有着强烈的自信,相信设计拥有无所不能、可以改变一切商业规则的魔力。但是市场并没有买账,连续三年赔钱现实面前,瑞德人猛然意识到,“设计并不在一切情况下都充满魔力,只有嵌入适配的商业模式,构建与资源配置平衡、结构流畅的商业价值之中,设计才能爆发出应有的商业能量。”历经近十年的设计与实体价值转换的磨炼,我们幸运地从困境中冲了出来。 日趋壮大的实体是否会改变瑞德的设计梦?不会!因为这加持的是瑞德坚守设计梦信念的更大空间,是瑞德人更为骄傲的设计梦延展的开始。 当初一个极端崇尚设计的组织,经历了初涉实体的洗礼之后,瑞德人对于设计与市场的关系有了新层面的认识,瑞德学会了“尊重市场”。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企业商业链的价值领域,转向对消费者的洞察,对商品未来趋势的持续研究,使品牌植入消费情感,使一切在零售终端聚焦爆发,拒绝企业商业投入的损耗,不论在产品力还是品牌力上都能以最高能效传递。 瑞德渐渐摆脱了为设计而设计的常规思路,这里的设计师能够读懂企业,用商业语言传递设计,思路的转变带来了企业合作模式的转变,更多的时候,瑞德同时扮演着企业商业价值构建与设计原创的双重角色。 瑞德与企业持久战略合作成为基本,瑞德与企业之间的黏连是商业格局而不再仅为某一项目。瑞德更多思考的是客户面临的行业压力是什么?客户在设计的商业转换链中缺失的是什么?瑞德设计师做到像个“心脏支架”一样植入企业的身体内部,倾听企业心跳的声音,理解这个领域专家所要求的,同时建立自己在企业内部的设计影响力。 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前,与企业的对话和交流是不可缺失的必要环节。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行业的规矩以及商业规则,设计师的自以为是往往导致与客户问题越来越远。在完成与企业的长期有效沟通之后,瑞德的设计师们惊奇的发现,设计原来只是一个元素,一个诱发点,需要很多东西吸纳到它身上,最后才能在消费者黏连度上像核能一样爆发出无限的能量;工业设计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市场、企业品牌、商品与消费需求融合之后的可视化过程,是商业系统价值转换器。 创新不是发明,是发现。我感觉中国企业家并不缺乏技术创新精神,但非常缺乏消费情感创新力,中国经历长达30年的开放,高速经济发展的局面,使中国企业缺失了商业情感理解力,当然我们的国家也在全球打上了“中国制造”的印记。近期欧美对中国众多商品开始反倾销调查,商业摩擦日剧频繁,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变得越来越敏感,而且我们企业也开始有钱了,可以请世界顶级设计师设计,和顶级科研机构合作,使那些靠技术生存的那些海外公司或行业变得越来越胆怯;但回过头来细想一下,有那些消费国际大品牌,可口可乐、肯德基、耐克、宝洁等等,害怕过“中国制造”嘛?他们正充分享受着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制造优势,牢牢巩固着消费市场的霸主地位,难道穿上李宁的运动服一定没有耐克舒服,如果这样我们一样可以请给他们加工的工厂加工吗?“海尔”走出国门很多年了,但在国外我们能看到的依然是中低端品牌形象,难道海尔产品创新能力一定比韩国企业差?IBM把电脑卖给了联想,毅然放弃个人电脑行业美誉度(中国有几家公司敢这样做?),但“智慧地球”推出足以证明蓝色巨人已经华丽转身,再一次强势占据智慧品牌的消费心智。 未来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会演变为消费情感力的竞争。看你是否具备敏锐的消费触觉,何快速捕获机会的能力?不管是商品、品牌还是零售终端的设计,究其根本就是情感力的传递。百事可乐将在中国宣扬了10年的“突破渴望”口号,2009年转变为“百事我创”。因为消费主体已从“感说”的80后悄然变迁为“敢做”的90后,但蓝罐子里的液体正的有什么变化吗? 面对这样的变迁,我们必须思考,设计创新如何应用?如何爆发设计创新的商业价值?这不仅是作为职业设计公司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家要去探索、反思和实践的问题。 创新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文化。在企业界面对设计创新,“叶公好龙”的现象很多,我碰到过很多企业主,说起设计、说起创新,那是绝对渴望,但真到开始投入就会急功近利,以为设计、创新、品牌是万能药,一服就灵,其实不然,如果我们无法把它整合到商业价值链,那么充其量是技术,设计和创新的商业价值的裂变能效更无从谈起。 我经常问自己,客户选择设计伙伴要求是什么,我认为,对曾经经验成绩的认可,更多的是对未来设计能力的信心,我经常这样说,从事设计这行业不管你说的有多好充其量解决和客户接触机会,但根本是要干的好,因为衡量成功和能力的根本是在市场和消费者。所以决定一家设计公司的实力,更多的是渗透在骨子里的内力,一要看他和那些客户在一起,时间多久,二要看他的团队,组建时间和团队稳定,未来的成长能力。因此对团队的创新力的不断提升,瑞德向来都是不遗余力,因为这是立于市场的根本所在。瑞德十余年设计梦的坚守,一直没有改变的就是“一切从学习开始”的设计价值观。我曾经在2009年新春员工大会上 “一切从学习开始”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中国的教育在很多方面已演变成创新的扼杀机器,让我们变得教条和框架,让我们变得讨厌学习,因为学习已成为了“考试”的代名词。我们重新审视创新,重新思考学习,让创新充满快乐,让学习成为习惯。坚持全员创新,“一周一设想”,坚持全员学习,组建学习小组,写读后论文,学习创新已经成为这里设计师的日常。也许瑞德并没有那么多国际知名的大牌设计师,但是极少有本土设计公司能做到瑞德对原创设计的执着和专注,因为不是所有设计团队都愿意在某一行业沉得那么深。 瑞德既然已经选择成为一家职业设计公司,面对参差不齐的设计需求市场,更深刻的意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到底开设计公司目的是为了什么?面对以规模为导向的商业环境,瑞德将如何选择?既然我们的设计公司扎根在中国这片土壤上,我们又如何创造有效的商业模型?瑞德的自我评估标准是什么?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瑞德已做出了明确答案:“让更多人享受创新价值”,瑞德以伙伴的市场地位和品牌价值为自身成功的评估标准;以瑞德设计师的成就感为瑞德存在理由,瑞德放弃广度,追逐行业深度,谨慎选择、坚决投入,瑞德将和企业携手在专属领域展开持续深度研究和持续跟踪,瑞德立志推动中国创新设计的影响力,让热爱设计和投身设计的伙伴们获得最大程度的尊重和幸福,让更多选择创新设计的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捕获更多的消费情感价值。 现在的瑞德更是一架商业“孵化器”,将我们的设计未来与企业建立共赢商业模式。瑞德学会了选择,不是我们能做什么,而是不该做什么,对客户的选择变得简单而谨慎,创新价值观的趋同变成更为重要。我们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使自己成为更多领域的专家,让持续共赢成为可能。 “让更多人享受创新价值”这是瑞德人根本选择。
我们是群守梦人...... 梦想与激情的生命体 义无反顾,前行在中国原创设计之路 青春与狂热,坚守设计之梦
我们是群守梦人...... 梦在继续 坚守没把我们变得固执,更多了份淡定和坚韧 学习和聆听,把梦想变为可能
我们是群守梦人...... 携手更多中国品牌,跻身消费情感世界的殿堂 让更多人享受创新价值
我们是群守梦人......
|
|
上一条:
2011年第7期(总第35期)
|
返回>> |
下一条:
2011年第5期(总第33期)
|